大寒



大寒,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

也是一年里最后一个节气

在这个时节

当经历了最极致的严寒后

新春也将如约而至

寒极必暖   否极泰来



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,也是冬天结束、春季到来的转折点,所以大寒养生也应随之“转轨”。


如何在这一年的转折之机,达到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呢?首先牢记四要点:



图片


要点一:补脾肾


大寒的特点就是寒气重,寒易伤脾,也伤肾,所以大寒的第一个养生要点就是温肾健脾,调先天也养后天。

 

饮食上,要遵循“保阴潜阳”的基本原则,是指饮食要有敛阳护阴的作用,黑豆、黑米、黑芝麻、木耳、桂圆、大枣、核桃、莲藕、银耳等可适当多吃一些,尤其是“黑色食物”,是冬天进补的佳品。



图片


要点二:养肝木


雪莱在《西风颂》中写道“冬天来了,春天还会远吗?”大寒的到来,预示着春天也就不远了。

 

根据中医五行理论,与“春”相应的是肝,属木。所以大寒的养生要点之二就是要逐渐注意肝气的调畅,以迎接春季的到来。

 

肝是“刚脏”,易亢易逆,又被称为“将军之官”。所以养肝一定要注意情志调养,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,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,并及时进行宣泄,可防肝气郁结。



图片


要点三:润肺燥


大寒期间,气候干燥,燥易伤肺,肺失津润,宣发与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,干咳少痰、唇干口渴的问题就会出现;肺外合皮毛,如果肺失去了滋润,还会影响到外部器官皮毛,所以还会导致皮肤干燥、毛发干枯、便秘等毛病。

 

吃梨可以起到润肺燥的作用,梨本身就具有润肺清热、养阴生津之效,如果觉得冬天生吃梨太过寒凉,也可以将梨蒸熟后再吃,对燥热咳嗽型患者而言,还能帮助缓解咳嗽。



图片


要点四:防五寒



1、防颈寒:戴围巾穿立领装

 

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,颈部是人体的“要塞”,不但充满血管,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比如大椎穴、风池穴,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。

 

2、防鼻寒:晨起冷水搓鼻

 

天冷后“凉燥”更明显,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,此时不妨以寒制寒,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,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,是不错的防治鼻炎办法。

 

3、防肺寒:喝热粥散寒

 

流鼻涕、咳嗽、头痛……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,症状较轻的,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的食材,如清代《惠直堂经验方》中的神仙粥。

神仙粥:葱白7条、生姜5大片(捣碎)、白糯米30克,用水900毫升,煎清粥400毫升,加入老醋75毫升。趁温热服用,能发散风寒。

 

4、防腰寒:双手搓腰暖肾阳

 

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、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,腰部为“带脉”(环绕腰部的经脉)所行之所,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,肾喜温恶寒,常按摩能温煦肾阳、畅达气血。

 

5、防脚寒:常用威灵仙泡脚粉做足浴


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,足浴要注意三点:一是温度,水温最好42℃-47℃左右,水淹没踝关节处;二是时间,每次浸泡20~30分钟,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,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;三是按摩,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~3分钟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640?wx_fmt=png



图片


过了大寒

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

物更新

在这最后的一个节气里

我们更应该做好养生的工作

拥抱更好的自己